教会一旦不再教导神的话语, 许多的错误和来自于人的主张就渗入教会的教导. 教皇仗着这人为信仰的力量, 势力巨大到能制衡欧洲各国的君王. 对于当时真心爱神的人来说, 这是一个悲凉的境况. 但是, 全能的上帝还是在当时的教会里保守了一群忠于他的子民, 就如在先知以利亚的时代, 以色列人都背弃神,转去祭拜巴力时, 神也为自己留下忠于他的人一样(列王记上19:18). 这群忠心于神的信徒, 其中包括了马丁·路德.
马丁·路德是十六世纪教会改革的先驱. 他自己是个天主教修道士, 但当时的教会生活和圣经教导的反差使他心灵备受煎熬. 1517年10月31日, 他在德国威登堡教堂的门上钉上了95条信条, 指出当时天主教教会的错误, 在欧洲各地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.
改教者的把人带回神的话语, 提醒信徒神的话语才是信仰和生活的最高准则, 不是教皇或教会的传统. “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, 于教训、督责、使人归正、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, 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, 预备行各样的善事.”(提摩太后书3:16-17) 当这个最根本的信仰信念得到纠正后, 其他教会的错误教导在神话语的光照之下, 也被逐一地攻破. 天主教教会教导靠行善得救的道理很明显地就是人自己的想法, 不是神的方法, 因为圣经就这么地教导: “你们得救是本乎恩, 也因着信; 这并不是出于自己, 乃是神所赐的; 也不是出于行为, 免得有人自夸.” (以弗所书2:8-9)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得救全在于神藉着主耶稣所成就的救赎之恩!
由于宗教改革运动非常强调每个人能够读到神的话语, 并且能够明白神话语的意思, 圣经的翻译工作从十六世纪起就获得很大的重视. 在翻译成各国的语言后, 平信徒也就开始能够以自己常用的语言来明白神的话语. 但是圣经的翻译和宗教改革的工作在推行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. 改教者和翻译圣经的人经常要冒着生命的危险, 有许多也因此而殉道. 有了这些先贤的牺牲, 我们现代的信徒才有机会听到纯正的福音, 手中才有机会拿着一本我们读得懂的《圣经》.
在我们记念宗教改革日的当儿, 我们要感谢神亲自保守了祂的话语, 也给我们兴起了勇敢的改教勇士. 我们也当珍惜这些属灵产业, 把它给我们的下一代.